如何用「第一性原理」解決複雜問題
2025年7月13日
🧠 兩種思維的對決:類比 vs. 第一性原理
在我們的日常決策中,大腦為了節省能量,絕大多數時候都在使用「類比式思考」(Thinking by Analogy)。我們看到別人開咖啡廳成功,就認為「在我們社區開一家類似的咖啡廳」也應該會成功;我們看到競爭對手的功能 A 受到歡迎,就決定「我們也要做一個功能 A’」。這種思考方式依賴經驗、模仿與比較,它高效、直觀,是應對多數日常事務的利器。
然而,當面對真正複雜、前所未有的挑戰時,「類比式思考」的侷限性便暴露無遺——它只能產生既有事物的微小變種,無法帶來真正的突破。
這正是「第一性原理」(First Principles Thinking)登場的時刻。
它不問「別人是怎麼做的?」,而是問「構成這件事最底層、不可動搖的真相是什麼?」它不是在既有的地圖上尋找捷徑,而是親自繪製一張全新的地圖。這種源自物理學的思維方式,是從事物的本質出發,將所有預設、假設、傳統全部剝離,然後從那個最堅實的基礎上,重新構建解決方案。
「我認為,普通人是使用類比來進行思考的,這意味著他們很大程度上是在模仿別人做過的事情……而第一性原理,則是像物理學家那樣看待世界的方式。你將事物歸結到最基本的真理,然後從那裡開始向上推理。」 —— 伊隆·馬斯克
🔍 如何實踐第一性原理:五步拆解法
應用第一性原理並非遙不可及的智力遊戲,而是一套可以刻意練習的結構化流程。
🧩 第一步:定義問題的核心,而非症狀
我們必須像一位經驗豐富的醫生,穿透病人「頭痛」的表層主訴,去探尋引發疼痛的根本病因。
- 避開陷阱: 不要問「如何讓我們的會議更有效率?」,而是問「我們為什麼需要開這個會?這個會議要達成的、不可替代的目標是什麼?」
- 問對問題: 如果你想提高產品銷量,問題不是「如何賣更多?」,而是「客戶為什麼不買?」或「產品的哪些特點與市場需求產生了根本性的脫節?」
🔬 第二步:拆解問題,直至最基本的原子單元
將問題的所有組成部分,像拆解一台機器一樣,分解到最小的、不可再分的「物理事實」或「基本公理」。
- 案例 - 電動車電池:
- 傳統認知 (類比思考): 電池組非常昂貴,這是業界共識,所以電動車的成本居高不下。
- 第一性原理拆解: 電池組的「基本原子」是什麼?是鈷、鎳、鋰、鋁、聚合物和一些金屬罐。
- 提出新問題: 如果我們去倫敦金屬交易所查詢這些原材料的現貨價格,然後把它們組合起來,成本是多少?
伊隆·馬斯克正是透過這個過程,發現原材料的成本僅佔當時電池組市場價格的極小部分,從而意識到巨大的優化空間存在於製造、整合與供應鏈中,而非材料本身。
❓ 第三步:質疑每一個假設,挑戰「理所當然」
這是第一性原理中最具對抗性,也最關鍵的一步。你需要像一個充滿好奇心但又極度挑剔的五歲小孩,對每一個環節都問「為什麼?」
- 挑戰行業慣例: 「為什麼火箭必須是一次性的?」「為什麼傳統的實體書店必須要有庫存?」
- 質疑內部流程: 「為什麼我們的產品發布必須經過這七個部門的審批?」「這個報告的每一個欄位,真的都有人在看、並且據此做决策嗎?」
🛠️ 第四步:從基本事實出發,創造性地重建方案
當你清除了所有假設的廢墟後,就可以在堅實的「基本事實」地基上,開始用全新的方式組合這些「原子單元」,搭建你的創新方案。
- 案例 - SpaceX:
- 基本事實: 火箭的物理材料成本並不高。
- 重建方案: 既然如此,我們可以自己製造火箭的絕大部分零件,並透過垂直整合來控制成本。更重要的是,如果能讓火箭像飛機一樣可重複使用,就能徹底顛覆發射成本的計算公式。
🔁 第五步:測試、迭代、再優化
第一性原理給出的不是一個完美的最終答案,而是一個最接近真相的「初始假設」。這個假設必須被拿到現實世界中去測試、驗證,並根據回饋進行快速迭代。
🗓️ 何時該動用這把「牛刀」?
第一性原理雖然強大,但它耗時耗力,並不適用於所有情境。它最適合在以下幾種情況下使用:
- 當你試圖做一些前所未有的事: 當沒有成功先例可供「類比」時,第一性原理是你唯一的羅盤。
- 當你面對一個停滯不前、極度複雜的舊問題: 當所有傳統方法都已失靈,你需要一個全新的視角來打破僵局。
- 當你想深刻理解某件事的運作原理: 不僅是為了「解決」,更是為了「學習」和「洞察」。
對於日常的、風險較低的問題,使用更快捷的「類比式思考」或經驗法則,通常是更明智的選擇。
🧭 結論:不只是一種方法,更是一種世界觀
第一性原理的真正力量,不在於它提供了一套解決問題的固定公式,而在於它塑造了一種拒絕被表象和權威輕易說服的世界觀。
它要求我們保持永不滿足的好奇心,敢於質疑一切,並相信透過嚴謹的邏輯推理,我們總能從最基本的粒子出發,構建出一個更優雅、更高效、也更接近本質的全新宇宙。下次當你面對一個看似無解的難題時,不妨深吸一口氣,問自己:「如果沒有人告訴我該怎麼做,這件事最底層的邏輯應該是什麼?」
答案,或許就藏在那片未被探索的領域中。